或许有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站总是不敢公开排序规则?但是站在站点的运营者一方可不是这样想的,因为排序规则决定了用户看到什么,也决定了平台如何定义“重要性”,所以在其它人眼里大多数网站却始终对排序逻辑讳莫如深。下面这篇文章将从产品机制、商业利益与用户认知三重视角,剖析排序规则为何难以公开,以及这背后隐藏的信任博弈与设计悖论。
我们无论是写个知乎回答,还是小红书发个笔记,抖音发个视频,火不火都要被神秘的“算法”左右。
教你做数据的博主千千万,真假难辨,骗子横行。你查到源头,就是因为没有平台肯透露到底自己的排序规则是什么样的。
平台不肯公布规则,归根到底大概就是两个原因
我就用我比较熟悉房产网站的经纪人展位,来讲讲背后的博弈。
经纪人展位,就是我们在某壳,某某客点开一套房子,上面会有一个经纪人让你联系,那为什么出现的是这个经纪人,而不是别的经纪人呢?对于经纪人来说,这就是他们要争夺的“展位”,他们也用做各种努力,被用规则排名,来争取到这些能接触到客户的“展位”。
假设我们现在刚做了一个新的平台,叫某房,也招募了一些经纪人。第一步是鼓励经纪人们去找在卖的房子,把房源都发到平台上,越多越好。因为平台里房子越多,才能吸引越多客户来看。
所以这个时候展位规则很简单,就是:谁先上传房源信息,就把这套房子的展位给谁。
有的网站会加更激进的规则,谁上传的房子越多,那谁的房源排在越前面。
于是,在这个简单粗暴的规则下,平台一下子汇聚了很多房源。
但是问题也会同时出现,有些经纪人消息灵通,手速也快,上传了好多房源,展位特别多,客户电话也接到手软。
但那么多房子他不是很了解,用户电话一来,很多时候他都一问三不知。客户怒而挂机,就没有然后了。
平台规则进入了第二阶段。
因为当房源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此时平台的核心问题变成了: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率?
说人话就是,怎么让打来电话的客户感觉经纪人靠谱,还愿意跟着看房?
那至少接电话的人,得非常了解这个房子,能说得头头是道。
所以这个阶段的规则,就会去鼓励经纪人去熟悉房子,安排的任务就是:跟房东打电话问房子情况,去给房子拍照片,跟房东见面聊,去跟房东签个书面委托,多带客户去看看房。
这些事情做得越多,说明你对房子了解越多。分数就加得越多,再按分数一排序,展位就给得分最高的。
这时候客户打电话给房源展位上的经纪人,他对这房子一般就胸有成竹,能给你娓娓道来了。
这个时候一般就不再公布规则了,因为定每项任务的时候,都要考虑这项任务实际作用有多大,完成难度有多大,作弊成本有多高。要防止经纪人挑任务刷分,还需要随时发现某些任务作弊嫌疑增大,对这些任务降权,甚至取消,或者添加新的计算规则。
这个时候,客户的转化率已经比第一阶段提高了很多。但是产品经理依然需要去挖掘增长点。还能不能再高点呢?
经过对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现在展位上的经纪人,对房源都是很熟悉的。
但是有的人他就是电话喜欢开静音,别人微聊回复不及时,客户就直接丢了。
也有的人,说话磕磕绊绊的,语言能力不行,客户不太愿意聊下去。
那么,就再加个维度的分数进去。
谁回复及时、回复内容多、话术好、拉私率高,给加分。
这个时候展位的平衡性就更高了,复杂度也非常高。
但是出于整体业务的综合发展,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新人刚来没房没客没积分,拿不到没展位,没客户,留不住怎么办?那就让他们去做学习任务,完成也给分数。给个新手保护期。
经纪人还是觉得展位不够用,特别想推的房子没抢到展位。那就让经纪人做网站任务赚虚拟币,让经纪人花虚拟币买更多展位。
……
不断迭代下,这套规则面面俱到,看起来公平性和实用性无懈可击。
但是事实是,用了几年后,绝大部分经纪人都觉得这套规则不公平,反对声越来越多。
而且从数据看来,分数最高展位最多的经纪人,转化率并不见得最高,整体的转化率还在下降。
原因是,规则虽然复杂,但是时间一长就被经纪人摸透了,经纪人陷入了为了获得展位分无效刷分的内卷中。
获得最多展位的是刷分能力最强的经纪人,而不是服务能力最强的经纪人。
用展位分控制经纪人行为的方式,已经从刚开始的平台训练经纪人行为,规范经纪人动作的有效手段,变成了制约平台继续成长的瓶颈。行为分数迭代的方式似乎走到了尽头。
作为一个收交易平台费的盈利的平台,最终目标也是鼓励成交,同时平台中的商户和经纪人也已经很成熟了,所以开始尝试直接按业绩来判定成交能力,按业绩多少分配商机。
注意,这个时候不再提“展位”,而是商机,一套房源上的展位不再仅仅基于经纪人的对房源的熟悉程度和交流能力了。
还要收集分析用户浏览记录,行为轨迹,推算出用户的偏好,再根据经纪人特征和行为,历史成交数据等多维度进行实时匹配计算。
而商机的数量分配直接根据门店成业绩,分配给门店。再在门店里面根据经纪人的业绩和对房源的熟悉程度进行分配。
一方面继续提高了商机的转化率。另一方面把经纪人与平台的矛盾消解了,把内卷的矛盾留到门店里面。
所以平台的排序规则,展位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平台在不同发展阶段,为实现其核心目标(如供给积累、体验提升、转化优化、成交最大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机制。
这套规则之所以必须隐藏在“算法黑箱”之后,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一旦完全公开,就会从推动发展的引擎变为被博弈的对象。
当规则被摸透,经纪人的精力会从“服务客户”转向“服务算法”,导致“刷分”横行和“无效内卷”,最终损害用户体验和平台效率。这不仅在房产平台发生,也在内容平台同步上演,创作者们同样为扑朔迷离的流量和算法标准感到焦虑和不解
因此,平台不公开排序规则,既是自我保护(防止作弊和竞争抄袭),也是对用户体验的一种间接负责(避免劣质内容或服务通过钻营规则而泛滥)。
它希望我们将注意力从“破解算法”回归到事情的本质:对于创作者,是生产真正有价值、能打动人的内容;对于经纪人,是提升专业能力、提供真诚服务;对于平台,则是需在效率、公平、激励和防范作弊之间取得精妙平衡。